宝宝的皮肤很薄,如果没有经过后天锻炼,它天生的调节功能相对成人要弱一些。 然而这里有两层意思: 一 是宝宝不耐寒;二是不耐热。而且婴儿(0-3岁)的基础体温原本就比成人高,他们更加不能耐受高温! 在婴之宝妈妈课堂中曾经提及这个问题,那就是,家长们可以对宝宝的满头大汗、满身痱子或疹子视而不见,却不能忍受宝宝们一两声的喷嚏!所以宁可让孩子热着、捂着,不能让他冻着。殊不知,热着孩子积累下的问题比让他挨挨冻可能发生的问题,影响要来得更远和更严重,孩子经常接受一定的冷刺激会锻炼他的御寒能力,减少感冒的几率。电视上,外国宝宝只穿尿片到处爬的镜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然而孩子如果老是处于高温状态下,不仅会对他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破坏,甚至有可能影响他的智力发育。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。在夏天酷热的环境下,脑子好象就不太灵光了,胃口也不好了,人的情绪也急噪了很多。然而,宝宝可能还不会说话,或者表达能力还不够好,他们说不清楚身上的难受;宝宝的自理能力也有限,他们可能更本没办法把强加在身上的层层包裹接解除掉。于是很多不良的反应出现了:哭闹,反映迟钝,总是昏昏欲睡却总是睡不塌实,反反复复长痱子,长疹子,胃口不佳,便秘或腹泻(因为消化系统功能差),莫名其妙的老感冒(因为穿得太多,一旦脱衣服就着凉)生长发育速度减缓甚至低于平均水平.... 说了半天,到底宝宝该穿多少衣服呢? 告诉你几个很简单的原则: 1.无论何种气温条件下,应该以健康成人感觉舒适的穿衣量为上限; 2.在宝宝运动能力增强或天气较热时,应该比健康成人少半件——也就是如果你穿一件长袖衬衣,宝宝就穿厚度差不多的短袖衬衣,以此类推。 还有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:如何判断宝宝到底觉得热还是冷呢? 有不少人说摸摸宝宝的手脚心,热的就说明宝宝不冷,冰凉的话的就是冷;也有人说宝宝头上不出汗就不热....这些判断方法都不准确,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误导。比如:气温高的季节里,宝宝手脚心热的话,可能说明上火了,但家常们还误以为正常,结果等宝宝其他症状出现了,才开始手忙脚乱。 首先,如果按照上述穿衣原则给宝宝穿衣服——即已健康成人穿衣量为上限,根据气温升高状况适当减办件,通常宝宝不会觉得冷。而且,不是我夸张,大多数家常只有可能给孩子穿太多,而不太可能让孩子冻着。所以,我想说说如何判断孩子热不热。方法也很简单:摸摸宝宝脖子和背部的交界的部位皮肤,如果那里已经感觉潮潮的出汗了,(不需要等到汗都流得水水的一片),此时就可以判断——孩子已经觉得热了。 夏天(严格说应该是热天),宝宝的手脚凉凉的反而是好事——他的内火不大。相反,如果他的手脚心一直都热乎乎甚至有点烫,那么反倒说明他的身体比较“火”了。这种情况下,不仅要减衣服,还应该多喝水。 宝宝是不是凉了,其实他是会表现出来的,因为婴儿的需求是非常简单和直截了当的。 如何知道宝宝冷了,很简单—— 首先,你必须保证此时他没有生病; 第二,同一环境下,他必须是穿的比你少,因为正常情况下他如果和你穿的一样多,只有可能觉得热,一定不会觉得冷; 第三,他的四肢皮肤有些发青,仔细看有小鸡皮疙瘩、汗毛竖起等现象。 如果处于运动状态或温度较高的环境,应该及时给孩子减衣服,并且给孩子喝水。如果等到汗出到水水的地步,孩子失水就比较多了,一方面要给孩子喝水,擦汗,另一方便要注意掌握穿脱衣服的时间:如果孩子还在运动当中,那就给他擦擦身上的汗,脱掉一件衣服;如果运动结束,要即使摸摸孩子脖颈部,当摸到汗液不是水水的,开始有点发粘了,这个时候就应该给孩子披上外衣了(不必马上扣紧)。而且要致意不要让孩子处于风口上,这样非常容易着凉。 另外,为了增强宝宝的体质,平时还应该额外给他进行一些冷刺激锻炼,尤其是在进入秋冬季节之前。比如:用冷水给宝宝洗脸、洗手脚,甚至洗PP。让他的皮肤提前对冷有了记忆,准备好了御寒的功能,那么在整个冬季就能减少生病的机会。 进入冬季后,尤其是室内有暖气的北方,更要注意给孩子添加衣服要循序渐进。比如,带孩子出门前,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。如果这样,孩子在离开温暖甚 至有些闷热的室内前,就已经出汗了——毛孔大开,结果一出门,一碰到冷空气,平时就缺乏冷刺激训练,调节功能不佳的孩子就很容易着凉了。应该这么做:打开门进入楼道之前,加一件(或者扣子敞开);下楼的过程中再加一件(或者系上扣子、拉上拉链);离开小楼进入外界环境前穿上最后一件(或者戴上帽子)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让孩子的身体慢慢调节,慢慢地适应外面寒冷的温度,既不会出汗也不会一下子适应不了。越是先天不足的宝宝,后天不娇养的话,他反而会比那些正常出生但过于呵护的宝宝成长得更健壮! |